据浪潮新闻报道,6月15日,安徽宿州谢集镇清泉村的种植户曾先生反映:他承包的500亩土豆田,在丰收前夕被数百上千村民哄抢。
视频显示,在一大片土豆地里有密密麻麻的村民在挖土豆,他们都带着各种工具,有的拎桶,有的拿编织袋,甚至还有人带着被子,带着吃饭的东西哄,他们互相配合协作,有说有笑地抢着土豆。
从6月10日起,每天都有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参与其中。5天下来,曾先生损失土豆近100万斤。
6月14日,宿州警方立案调查,但这场风波的余震仍在蔓延。这不仅是一个种植户的无奈诉苦,更是一面映照乡村伦理与治理裂痕的镜子。这片被哄抢的田野,呼唤着法治的归位与人心的归正,催促着乡村社会的深刻救赎。
一、田野之殇:从丰收梦到哄抢噩梦
曾先生的500亩土豆田,是他用汗水浇灌的希望田。每颗土豆都凝结着无数个日夜的劳作,承载着家庭的致富梦。然而,6月10日起,这片田野沦为“无主区”。种植户说,起初只是几个村民“顺手”挖走土豆,但消息传开后,哄抢如潮水般涌来。数百上千村民手持铁锹、背着麻袋,甚至有外村人驱车前来,田间一片狼藉。
这不仅是一场“土豆危机”,更是对劳动尊严的践踏。
这场哄抢的背后,是人性的贪念与乡村秩序的失守。部分村民似乎认为,地里的土豆是“公共的果实”,抢了也无妨。这种“占便宜”心理,暴露出对私有财产权的漠视。有网友说:“这不是抢土豆,是抢人一年的心血!”
二、哄抢之源:乡村转型的阵痛与信任崩塌
土地流转政策让曾先生这样的种植户得以规模化经营,却也激化了村民与承包户的矛盾。在传统观念中,土地是村集体的,即使流转出去,部分村民仍将其视为“大家的”。当看到外来承包户的丰收果实,心态失衡的村民可能将哄抢视为“分红”的方式。这种心理,叠加经济压力的催化,让贪念压倒了理智。有一位网友感慨:“村里人觉得地还是‘公共的’,抢点不算偷。”这正是乡村伦理滑坡的写照。
基层治理的薄弱为乱象开了绿灯。哄抢持续数日,村级组织为何未能及时有效干预?乡镇管理为何反应迟缓?这些疑问指向一个现实:农村治理能力尚未匹配现代社会转型的步伐。村干部的影响力在人口流动中减弱,执法资源在广袤乡村显得捉襟见肘。
更深层次的,是法治意识的缺失。许多村民将哄抢等同于拾荒。这种认知偏差,与农村普法工作的滞后密切相关。目前,全国农村普法覆盖率远低于城市水平,这为哄抢埋下了隐患。
信任的崩塌则让矛盾雪上加霜。土地流转后,承包户与村民的沟通渠道匮乏,误解与猜忌滋生。
近年来,发生的哄抢事件显示,被哄抢者多为外来种植户,若是本地本村人种植的,村民很少去哄抢。种植户为外来人,这让部分村民在哄抢时少了道德约束。反过来,哄抢行为进一步撕裂了和谐,加深了“外人”与“本地人”的对立。这场劫难,不仅是种植户的经济损失,更是乡村社会信任危机的缩影。
三、救赎之路:重建田间的秩序与人心
要让曾先生的悲剧不再重演,乡村社会需从法治、伦理与治理三个维度谋求救赎。在被哄抢的田野上,呼唤的不只是法律的惩罚,更是人心的归正与制度的完善。
法律是守护田野的铁壁。宿州警方6月14日立案调查,是第一步。对哄抢行为的依法追责,不仅是对曾先生权益的补偿,也是对法治的捍卫。相关部门应加快调查,严惩首要分子,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形成“不敢抢”的震慑。同时,农村警力配置需优化,面对群体性事件,执法力量应快速到场,避免事态失控。
伦理的归正,是乡村的灵魂工程。村级组织应通过政策宣讲、利益共享,弥合承包户与村民的裂痕。例如,种植户可优先雇佣本地劳动力,或将部分收益投入村公益项目,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同时,道德教育需跟上,村规民约、“诚信农户”评选等活动,能唤醒村民的羞耻心与责任感。
治理的革新,是长治久安的保障。土地流转的矛盾,需靠制度化解。乡镇政府应规范流转合同,明确权责,减少误解。科技手段也能助力,如田间监控、无人机巡查,可有效防范哄抢。
最关键的,是普法工作的深入,要让“尊重财产权”的观念深入人心。
田间有法,人心有德。让每一份劳动受尊重,每一寸土地有保障,乡村才能在现代化的征途上绽放生机。
来源:大象新闻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浙江杭州一网友吐槽在商场买 2 颗话梅花 128 元遇 “话梅刺客”。涉事门店称系按克售卖的珍稀罗光梅,货架有标价但位置不显眼。网友看法不一,法律界指需明码标价,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核查此事。
河南濮阳 70 岁老张因与邻居积怨,2024 年 1 月持刀自伤颈部致轻微伤、腹部致重伤二级,躺邻居门口伪造被伤害现场。后通过女婿自首,法院以诬告陷害判其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警示邻里矛盾需合法解决。
8 月 1 日浙江嘉兴经开区公安通报,7 月 26 日 21 时城南街道一小区楼道,徐某某因快递退货纠纷与申某某、刘某某起冲突,持水果刀致一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徐某某被当场控制并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提醒网民不信谣不传谣。
任家父子为完成去世妻子朱亚红处置三处房产的遗愿,2024 年 5 月至 2025 年 4 月间接连被骗:老房被收虚假解押费,开发区房产遇高息贷款,公寓陷租赁违约纠纷,背负近 50 万债务。后投诉维权,相关部门介入,律师提醒大额交易需谨慎。
广西 “亮证逼迫让路” 事件发酵,7 月 31 日晚涉事奔驰女司机、两民警及一便服男子到爆料网友老家,让其母传话删视频否则拘留。网友未删视频表担忧,事件引热议,法律界称合法曝光不应被干涉,公众盼调查回应。
7 月 23 日至 29 日北京遇极端强降雨,致 44 人死亡、9 人失踪失联,密云等北部山区受灾重。已转移群众 10.4 万,部分道路等设施抢通,下一步将保障群众生活、抢修设施,推进恢复重建。
佛山市因基孔肯雅热疫情,依据相关预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Ⅲ 级响应。将强化病例监测、媒介防制,升级交通枢纽等场所防控,成立指挥部统筹多部门协作,提醒市民做好防护,周边城市也联动防控。
7 月 26 日,美国俄亥俄州诞生男婴撒迪厄斯・皮尔斯,其由 1994 年创造、冷冻 31 年的胚胎孕育,创 “最老婴儿” 纪录。该胚胎被皮尔斯夫妇领养,经解冻移植等过程成功孕育,为两家庭带来希望,也推动了冷冻胚胎技术探索。
6 月 10 日,湖南一名女子从 30 楼坠落,全身多处重伤,被送湘雅三医院。多科室医生联手抢救 14 小时,术后 50 余天精心救治,女子恢复神志、脱离呼吸机,转烧伤整形科,该案例彰显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7 月 30 日下午,昆明安宁市读书铺服务区发生 129 名游客滞留事件,因承运方未及时收到大巴费用所致。执法部门处置后,游客当晚 21:30 返酒店并与旅行社和解,涉事旅行社将被严肃处理,官方也提醒游客选择正规旅行社并公布投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