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东站站内商店全面下架方便面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有网友发帖称广州东站停售泡面,相关话题#高铁去泡面化##广州南站商店一直不卖方便面#接连登上热搜,引发公众对高铁食品政策的热议。
8月14日,记者实地探访广州东站发现,站内候车厅的各类商店已无方便面售卖,原泡面货架位置已更换为捞面、拌面等速食产品。多家便利店店员证实,按照车站要求,方便面类食品已全部下架,目前店内均不提供泡面销售服务。
记者随后尝试携带自带方便面,向站内便利店工作人员请求借用开水冲泡,遭到委婉拒绝。工作人员表示,车站近期加强了管理,不仅停售泡面,也不再为旅客自带的方便面提供热水冲泡服务,“这是上面的统一规定,我们只能照做”。
针对此事,广州东站相关负责人作出回应。该负责人表示,广州东站目前开行的均为动车组列车,根据国铁集团《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规范》相关条款,方便面属于可能严重影响列车环境卫生的食品,因此高铁车站均不售卖方便面类食品。不过该负责人同时强调,旅客仍可自行携带方便面乘车,车站并未禁止携带行为。
这一政策引发网友热议。支持方认为,泡面气味较大,在密闭的高铁车厢食用确实会影响其他旅客,车站停售有助于维护乘车环境,“高铁上吃泡面味道散不去,支持下架”;反对方则提出质疑,认为泡面是性价比高的便捷食品,尤其适合赶车旅客,“车站不卖还不提供热水,这是变相限制消费选择权”。
不少经常乘坐高铁的旅客表示,广州南站等多个高铁车站此前已长期不售卖方便面,此次广州东站的调整只是延续了这一政策。但对于“不提供热水冲泡自带泡面”的做法,部分旅客认为不够人性化,“自带的泡面不让泡,等于变相不让吃,有点不合理”。
截至目前,国铁集团尚未就“高铁车站是否统一推行去泡面化”作出进一步说明。此次事件也让公众聚焦高铁食品供应问题,有声音建议铁路部门在保障乘车环境的同时,应提供更多元化的平价食品选择,平衡环境卫生与旅客实际需求。
来源:工人新闻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9月16日,湖南长沙的黄女士通过平台,成功预订了郴州市北湖区裕后街欢漫酒店一间豪华大床房,入住日期为10月3日,价格为每晚160元。然而在9月19日,平台通知她,因“酒店调错价格”需取消该订单。
一名特斯拉(Tesla)技术员在工作期间被有故障的机器人击打,身受重伤。目前医疗费用已达100万美元,后续治疗至少还需要600万美元。他在近日将特斯拉及其供货商告上法庭,提出5100万美元的赔偿。
9月27日清晨5时许,黑龙江一网红发布讣告: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婆婆因吃邻居送的蘑菇中毒导致多脏器衰竭,经四天四夜抢救无效于2025年9月26日晚十点四十分离世。
四川省广元剑阁县低空飞行器主播“唐飞机”9月27日在飞行直播时坠机身亡。28日下午,剑阁县王河镇荣光村“唐飞机”坠机地点的村民告诉澎湃新闻,出事飞行器已被有关单位运走。
“眼睛痒得像有蚂蚁在爬,恨不得把眼皮翻过来挠!”日前,当70岁的李阿姨(化名)顶着通红的双眼来到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求助时,接诊的干眼门诊医生胡学仁便瞬间觉得不对劲。
9月7日下午,甘肃22岁的张女士(化名)放牧时突遭黑熊袭击。黑熊悄然从她背后接近,猛然咬住她的头部,牙齿刺入右眼与左耳,瞬间鲜血直流。生死一线,她迅速装死——屏住呼吸、身体僵直不动。
员工拒绝后被直接解雇,该如何维权? 近日,湖南醴陵市人民 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朱某玲于2018年4月进入某公司工作,工资按月支付,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也未缴纳社会保险。
一个月前,欣欣因为感冒出现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在邵阳当地医院检查时却意外发现她的双肾较同龄儿童显著缩小,肾功能已经出现了明显衰竭,而且同时并发高血压、高血钾、重度贫血、肺水肿和心衰,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往湖南省儿童医院ICU抢救。
日前,渐冻症患者、京东前副总裁蔡磊的近况引发关注。蔡磊妻子段睿近日在一档采访中透露,蔡磊已经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了,胳膊、脚、脖子都无法活动,目前仅能吃一点流食,“如果他走了,我会真的很孤独”。
9月21日,谭先杰在家时,因为觉得自己感冒加重,就吃了一颗头孢菌素。谁知过了一会儿,他感觉特别不舒服,“全身血液都往头上涌,头特别胀”,家人也发现他“脸都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