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参观上海玻璃博物馆时发现,2013年9月7日发生的“熊孩子损毁艺术品”监控录像,被馆方制作成视频在受损展品旁循环播放。该作品现位于博物馆专门设立的“反思角”展区,引发关于肖像权保护的热议。
据了解,这起艺术品损毁事件发生于12年前,一名儿童在参观时不慎损毁展馆内玻璃艺术品。上海玻璃博物馆工作人员证实,在作品破损后不久,馆方便将相关监控录像在展品旁持续播放。“摆放视频的初衷是为了起到警示作用,提醒参观者爱护展品,尤其看护好随行儿童。”工作人员解释道。
网友发现此事后,对循环播放监控视频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可能侵犯当事人肖像权。对此,上海玻璃博物馆回应称,展出现场的监控录像已对人物面部进行马赛克处理,不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问题。
针对这一争议,北京康达(成都)律师事务所宋戈律师从法律层面进行解读。他表示,根据《民法典》规定,肖像指通过影像等方式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被识别的外部形象。此次事件中,博物馆播放的视频已对人脸进行模糊处理,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视频来源于公共区域监控,播放目的为非营利性的警示教育,因此该行为尚不构成肖像权侵权。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反思角”展区除受损艺术品及循环播放的监控视频外,还配有文字说明,详细介绍事件经过及展品价值,提醒参观者遵守参观规范。多位参观者表示,这样的展示方式能直观传递保护艺术品的重要性,“看到破损的作品和当时的画面,确实会更注意约束自身行为”。
但也有部分参观者认为,即便打了马赛克,长期循环播放特定事件的监控视频仍需谨慎。“虽然目的是警示,但也要考虑当事人感受,尤其涉及未成年人的事件,展示时应把握尺度。”一位家长参观者提出建议。
上海玻璃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反思角”是希望通过真实案例增强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未来将持续优化展示方式,在发挥警示作用的同时兼顾各方感受。此次争议也让公众聚焦公共场馆警示教育形式与个人权利保护的平衡问题,法律界人士建议相关场馆在开展类似教育活动时,应提前做好法律风险评估,确保合规性。
来源:红星新闻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8 月 15 日 21 时 50 分,四川绵竹啤酒节因强对流天气致桁架倒塌,现场秩序混乱。当地多部门紧急救援,2 人经抢救无效身亡,3 名重伤者术后暂无生命危险。目击者称事发前天气异常未停办,目前正调查桁架安全等问题,引发大型活动安全关注。
8 月 10 日晚,34 岁的李秋在家中被前夫彭某连捅 20 多刀杀害,11 岁儿子目睹全过程。8 月 15 日,其弟来先生称孩子经诊断患应激性心理障碍,在家不敢哭怕被抛弃。家人发现李秋相册全是孩子照片,承诺抚养孩子并安排心理干预,案件引未成年人心理保护关注。
8 月 15 日凌晨 1 时许,西安咸宁路发生单方事故,27 岁女子李某晨驾车失控撞上行道树,致车辆受损、自身轻微受伤。市民报警后,交警联合救援力量处置,经检测排除酒驾毒驾。初步认定系操作不当,事故细节仍在调查,交警提醒夜间驾车需谨慎集中注意力。
网友参观上海玻璃博物馆时发现,2013 年 “熊孩子损毁艺术品” 的监控视频在受损展品旁循环播放,该展品位于 “反思角” 展区。馆方称此举为警示,视频已打马赛克。网友质疑侵权,律师表示打码后无法识别,且播放为非营利警示,不构成侵权。
上海一名女孩爬楼梯时突发晕倒,短暂起身又再次倒地。监控室保安发现后立即冲至现场,掐人中急救,用外套垫头防磕碰,同时呼叫同事打 120。女孩事后致谢,称因暴瘦体虚加情绪激动晕倒,幸送医无碍已康复,保安的及时救助让她转危为安。
8 月 14 日山东,一男生送修爱鞋,大爷耗时两天精心修复后仅收 5 元。男生心疼老人辛苦买西瓜解暑,大爷开心回赠亲手捏制的泥人。男生分享经历后引共鸣,网友赞大爷满手灰尘挣干净钱,称双向善意是生活里的温暖光芒,展现纯粹温情。
江西抚州 “金溪之眼” 因屋主黄平不满征迁条件未搬迁,被新修公路环绕而成。通车后噪音大、震动明显,黄平一家今年 4 月外出租住。如今房屋杂草丛生、玻璃破碎,网红打卡点冷清。村支书确认搬迁事实,房屋是否拆除暂未确定,此事引发规划与民生讨论。
近日,广州东站站内商店全面下架泡面,原货架换为捞面等速食。记者自带泡面求借开水遭拒,店员称是统一规定。车站回应称依规定停售,因泡面或影响列车卫生,但允许旅客自带。此事引发热议,支持方赞护环境,反对方质疑限制选择权。
8 月 13 日晚,河南郑州三名女子带四名儿童共 7 人在餐馆消费 70 余元,点一碗面后多次要求免费续面。餐馆以 “一人一碗续面” 规则拒绝,女子差评引发争吵。老板公开监控自证,女子报警称侵权。警方介入未和解,餐馆调整规则,此事引发关于消费规则的热议。
夫妻驾车带两子女出行时,因未给 2 岁儿子使用安全座椅,且放任 5 岁女儿自行操作座椅,致儿子被挤压窒息死亡。家长起诉车企索赔 200 万元,法院认定家长存在多重监护失职,这是悲剧主因,车企已尽警示义务,最终驳回其诉讼请求,警示家长需负起监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