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

地平线指地面与天空的分隔线,可根据地平线来进行空间定位。
在很多情况下,特别是在透视图里,地面的曲率传统上被忽略,而地平线则被当为地面和画面的交线。值得注意的是,当观看者接近地面时,几何地平线(假设地面为平的、无限广阔的)与真地平线(即地面为曲面)的差距变得很少。所以即使地面真的是平的,仍会存在一条可见地平线,而对站在真正平的地面的观看者来说,其看到的地平线的位置与外表与站在曲的地面的观看者所看到的差距并不大。
在天文学里,地平线指观看者所看到的地平面。其为地平座标系的基本平面,而在其上的点的轨道有着零度的地平纬度。就如上述的几何地平线般,在天文学里的地平线可以被当作太空里的平面,而非画面上的线。
据典故记载,在中国古代,人们常把地平线称作天涯。
站在平原上、高塔上或被平原包围的山丘上时,与地平线的距离大约为
例子:
则在平面上,h = 1.70米,则与地平线相距4.7公里
站在山丘或高塔上,高度为100米,与地平线相距36公里
这些数字指出人们在地平面上的理论能见度(当然亦会因空气的清晰度而改变)。当计算与高塔尖的距离时,因为船的桅杆或山丘在地平线上,所以需要加上其高度所产生的水平距离。如站在地面时,h = 1.70米,若天气许可的话,人们则可以在距高塔41公里的地方清楚看到高100米的高塔塔顶。
当h少于地球半径时(6371公里),公制的公式是合理的(英制的公式亦颇精确)。而即使在人造卫星上亦适用的准确的计算由观看点与地平线的距离公式为
另一条公式为:
这公式可计算地面与观看者所处地的底部(如塔底)的曲线长度距离s,反之,上一个公式则是观看者眼睛与地平线的直线视距。两道公式均假设了观看者高度相对地球半径来说可以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