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能把自己弄得好一点。”这句朴实的话语,出自河南濮阳务工者刘诗利之口。这位常年穿梭在钢筋水泥间的工地大叔,近日因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畅谈读书感悟,引发全网关注,#爱读书的工地大叔在人民日报发文章了##工地大叔刘诗利人民日报发文谈读书#等话题迅速登上热搜。
今年48岁的刘诗利,农忙时在家种地,闲时便进城务工,绑钢筋、打混凝土、砌墙、铺地面,这些建筑工地上的苦活累活,他一干就是二十年。与其他工友不同的是,在他磨出厚茧的手掌里,除了扳手、卷尺,总少不了一本书的温度。
“没活儿或者下了工,我就到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看看书。”刘诗利说,每次走进书店,闻着墨香就觉得浑身舒坦,常常一待就是七八个小时。有次冬天下着大雪,他从工地步行半小时到书店,只为读完上周没看完的《建筑施工技术》。工友们打趣他“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他却认真回应:“不管多大岁数,多学点总没错。”
在刘诗利的帆布工具包中,有个边角卷翘的笔记本格外显眼。里面密密麻麻抄满了建筑施工规范、钢筋绑扎公式、混凝土配比数据,都是他从书中摘录的精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下来随时能看。”去年夏天,工地要赶工砌筑外墙,他参照笔记里抄录的“三一砌筑法”,不仅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砂浆饱满度还远超标准,工头特意奖励了他两百元。
“现在获取知识的渠道多着呢。”刘诗利不仅读纸质书,还跟着手机短视频学新型脚手架搭设,用电子书查防水施工工艺。有次队里承接异形钢结构焊接任务,工友们犯了难,他连夜翻出《金属焊接技术》,结合网上教学视频画出操作步骤图,帮大家顺利完成施工。如今,他成了工地上的“技术顾问”,谁遇到难题都来请教。
“忙不是借口,想读书总能挤出时间。”这是刘诗利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每天雷打不动学习两小时:清晨出工前读半小时,晚上在工棚就着台灯再学一阵。即便农忙在家,他也会在田间休息时翻看农业技术书籍,琢磨着怎么帮乡亲们提高产量。
这次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刘诗利直言“做梦也没想到”。他在文中写道:“读书不只是为了自己,还能帮到更多人。”目前,他正在备考建筑施工员资格证,计划明年把学到的技术教给村里的年轻人。
夕阳下的工地,刘诗利收工后小心翼翼地掏出用塑料袋裹好的书,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书签已泛黄。他说:“读书就像给人生添砖加瓦,一块一块往上砌,总能把日子过得更扎实。”这位在工地上与书本为伴的大叔,正用坚持证明:无论身处何地,对知识的渴望都能照亮前行的路。
来源:人民日报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河南 48 岁务工者刘诗利,务工之余常去书店读书,摘录笔记助工效提升,还帮工友解决难题。他在《人民日报》发文谈读书感悟,称想读总能抽出时间,引发关注。
重庆栖霞路融创金贸时代广场,每月有群体带数十瓶矿泉水泼洒广场,持续1 - 2小时且念念有词,此行为已数年,影响商户经营,社区确认情况并表示将处理。
河南济源消防员牛一栋在参加成人高等教育考试途中,遇车辆起火,借水箱来回折返 20 多次与众人将火扑灭,虽错过考试,但他称火情紧急,考试有下一次。
湖南 “湘潭大学宿舍投毒案” 二审于 7 月 11 日开庭。被告人周某人因与室友积怨投毒致张某某死亡,一审被判死刑后上诉,其利用专业知识作案,社会影响恶劣。
张家界司机肖波(退役军人)在高速上突发脑干出血,昏迷前完成制动,救 11 名韩国游客等 13 人。经 3 天抢救无效离世,韩国游客赠锦旗致谢,其事迹广传。
广东 19 岁的官锡佳自幼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13 岁起帮爷爷摆摊卖荔枝。今年 6 月,爷爷摆摊时中暑呕吐,他慌乱求助,爷爷经治疗无大碍。他羡慕完整家庭,愿陪伴照顾爷爷奶奶。
重庆赖先生赠女两套房产,后因欠债想索回部分售房款引发矛盾。女儿认为是补偿,经调解,两女各留 20 万,共转 60 万给赖先生现任妻子偿债,纠纷了结。
甘肃 25 岁白女士乘男友车遇车祸致高位截瘫,男友照料两月后失联。网友质疑其坐姿不当,她与涉事货车司机均澄清系正常坐姿,男友负主责,目前联系不上。
今年夏天地球自转加速,7 月 9 日成史上最短一天,比常规短 1.3 到 1.6 毫秒。系 2020 年来第六次加速,月球位置变化为关键因素,对高精度领域有潜在影响。
7月8日,河南郑州一男子挪车时,在车内几十秒被类似臭水沟的恶臭熏倒,其弟送医也被臭吐。检查显示男子意识障碍,医生疑中毒,涉事车4S店称有异味,查出蓄电池漏液,原因待厂家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