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一段“河南郑州女生查出高考288分全家欢呼”的视频在抖音、微博等平台迅速发酵,单日播放量突破5000万次,相关话题#高考288分全家欢呼#登上微博热搜榜首。画面中,女生拆开成绩单时全家围坐欢呼,母亲激动拥抱女儿,父亲连说“考得不错”,轻松氛围与传统高考查分场景形成强烈反差。
视频发布后,网友态度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网友留言“被一家人的乐观感染”“分数不是唯一出路”,点赞量最高的评论写道:“看到他们为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突然理解了教育的本质。”但随着母女二人当晚开启直播,争议声浪迅速升温。有网友截图显示,直播中不断有观众询问“是否准备带货”,母亲回应“谢谢关注”时被指“刻意引导流量”,更有网友翻出账号历史视频,称其早有“打造网红人设”的痕迹。
面对争议,6月27日,女生父亲赵先生在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时首次正面回应。“就是6月24日查分当天随手拍的,孩子平时成绩就在300分左右,全家觉得她努力了就好。”他展示手机里的原始视频素材,证实拍摄时未使用专业设备,背景中还能看到未收拾的餐桌。对于“直播带货预谋论”,赵先生苦笑称:“当晚直播是应亲戚要求,想让老家亲友看看孩子状态,总共就播了20分钟,没接任何商业链接。”
女生母亲兰女士则在朋友圈发文透露:“这两天不断有陌生电话打进,还有人跑到小区楼下拍照。”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私信截图,部分评论直指“消费孩子”“博流量无下限”,让全家不堪其扰。“孩子这两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原本说好的毕业旅行也取消了。”兰女士声音哽咽,强调发布视频初衷只是“记录生活”,没想到会引发网络暴力。
这一事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传播学专家李教授分析,该事件折射出短视频时代的“流量异化”现象。“公众对‘反常行为’的猎奇心理,加上直播带货的商业联想,容易让普通生活记录被过度解读。”他指出,当网友习惯用“商业逻辑”审视一切网络内容,可能导致普通人的情感表达空间被挤压。某教育机构创始人王女士则关注到事件背后的教育观念碰撞:“一家人的欢呼本质上是对‘唯分数论’的反叛,但这种反叛在流量场域中被标签化了。”她建议公众理性看待高考分数,“每个孩子的成长节奏不同,家长的接纳态度比分数更重要”。
截至目前,该视频在抖音的点赞量已达187万,评论区仍有网友持续讨论“低分欢呼是否合适”。而涉事家庭已关闭所有社交账号的评论功能,赵先生表示:“接下来会陪孩子好好规划未来,不再回应网络争议。”这场由一条短视频引发的舆论风波,或许正是当下网络生态中,个体生活与公共议题交织碰撞的一个缩影。
来源:新黄河
声明:天气网尊重版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近日,四川南充警方侦破“3.16特大伪造货币案”,犯罪团伙借冥币印刷厂掩护制假,涉案360万元,横跨11省,抓获21人,捣毁6处窝点,案件已移送起诉。
近期,安徽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测到多起针对老年群体的净水器销售投诉案件,对此,安徽消保委提醒老年消费者:警惕免费引诱、情感迷惑和价格陷阱。
随着泡泡玛特拉布布走红致二手溢价,有网友反映网购盲盒遇快递箱破损、物品被拆换。罗女士购6只装盲盒收“裸娃”,中通赔200元补发,还成立专班应对投诉。
此前,江苏李某收到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彩信,内容竟是不雅视频截图,对方自称“私家侦探”,受人委托调查,要求立即与提供的手机号码联系,不然就把截图和视频传到互联网平台。
6月30日,贵州榕江商家因洪灾低价处理泡水货物。龙女士经营的安踏、李宁门店损失超200万,鞋子百元甩卖。她拒网售泡水鞋,对救援队员更优惠,还回应了网友对鞋子质量的质疑。
6月30日,广东茂名化州一女子因女儿在万达广场探鱼店被服务员端的开水烫成深二度伤,协商时动胎气流产,绝望下欲跳楼,涉事门店未回应,警方已介入。
6月30日,张先生举报河南平顶山河滨公园动物园2022年起用个人码收门票超千万,未获明确处理。园方、主管部门各执一词,税务部门已重新立案,事件引发关注。
近日,河南郑州一妈妈为给患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儿子康复治疗,开网约车贴补家用。车内贴满乘客暖心祝福,承载家庭希望。目前事件引发关注,相关部门正为其申请救助。
6月24日,长沙一育儿嫂因6个月大婴儿未按时午睡,竟怀抱婴儿大力摇晃1分钟泄愤,家长称此前已提醒过该行为,目前孩子持续发烧3天,家长已报警并准备诉讼。
近日,一女童游泳泡温泉后低烧抽搐,确诊感染“食脑虫”致化脓性脑膜炎,脑部严重受损靠药维持。医生提醒夏季该虫活跃,应慎入野外水体,有不适需及时就医。